有沒有試過高估家人和自己的食量,或者遇到減價時過於爽快,一不小心在家囤積過多的食品?與其將吃不完的食品棄掉,不如轉贈予有需要的人士。本文將介紹向食物銀行捐贈食物須知。
食物銀行是甚麼?
食物銀行是坊間的非政府機構,如志願團體、環保組織等,用作設立回收及轉贈食物的平台,惠及有需要的人士。
社會福利署亦在2009年開始撥款予非政府機構在全港推行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」,向難以應付日常食物開支的個人或家庭,提供食物援助。有關短期食物 援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及團體,可瀏覽以下網頁:
( www.swd.gov.hk/tc/index/site_pubsvc/page_family/sub_listofserv/id_foodassist/ )
捐贈有甚麼要求?
食物銀行接收的食物種類廣泛,包括主糧(米、麵、罐頭等)、用作補充營養及纖維的副糧(麥片、餅乾、奶粉、煉奶等)、新鮮食品(蔬菜、瓜果、急凍肉類、熟食、麵包等)、調味品及飲品等。
即使如此,不同的食物銀行也會因應人手及設備等,對捐贈的食物設有不同限制,捐贈前應先瞭解目標機構的要求才行動。
一般來說,對食物和種類和包裝有以下的要求:
食物種類:部分機構表明不接受某些食物種類,例如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、魚生、壽司、蛋製和奶製等容易變壞的食物,也不接受中西成藥和藥材。
包裝:沒有註明或已過食用期限、已開封的預先包裝食物等,都不被接受。
市民如何捐贈?
大家可親身到各機構的收集地點捐贈食物,部分機構更於不同地區設有收集中心,甚至在指定商場設置捐贈食物收集箱。出發前應先留意有關機構的開放時間。
假如想捐贈大量食物,則可聯絡機構上門收集。個別機構亦接受飲宴後的剩餘食物,亦有機構歡迎個人和團體舉行食物募捐活動來收集一些需求較大、可存放較久的主食糧。
機構將如何處理食物?
為確保收集所得的食物安全,機構會先篩選和檢查,決定食物可否轉贈。如屬預先包裝食物,會檢查包裝是否密封完整,假如食物發霉、罐頭食品的罐身膨脹、凹陷、已過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」的期限、沒有清楚標示食物名稱、配料和食用日期等,都會即時棄掉。
至於上門收集食物,機構會將食物放在乾淨的器皿並蓋好,在運送途中會按需要使用保溫器皿,以保持食物的溫度。營辦機構會為食物處理人員 (包括義工、兼職及全職員工) 提供有關處理熟食的培訓。
受惠人士
往領取捐贈食物的人士需符合指定入息及資產限額並通過審查,包括低收入或失業人士、新來港人士、露宿者,以及因遭逢突變而有即時經濟困難的個人或家庭等。亦有機構只提供食物予註冊慈善團體,再由這些團體派發予有需要的人士。
其他計劃
1. 社區雪櫃—自由捐贈及取用食物
「社區雪櫃」計劃的創辦人參考歐洲流行的分享食物及共享資源的概念,在街上設置雪櫃或食物架,讓任何人都可以捐贈或取用食物,藉此解決食物分配不均的問題,減少廢物,推廣共享資源。消費者可以捐贈新鮮蔬果、乾糧、柴米油鹽等,惟已過「此日期前食用」的食物則不宜捐贈。捐贈者及取用者須自行評估食物安全。計劃至今已擴展至4個分享站,分別位於深水埗、北角、油麻地及東涌,詳情可參閱網頁(www.collaction.hk/s/foodsharinghk)。
2. 綠惜超級市場—改變大量食物被浪費的情況
你懂得分辨「最佳食用日期」與「此日期前食用」兩者的差別嗎?
「綠惜超級市場」的創辦人向供應商低價購入將近或已過「最佳食用日期」幾個月內的食物,然後以低於半價的價格轉售,期望能改變每天有大量食物被浪費的情況。
食物送到貨倉及出售時,職員會分別試食,以確保食物符合食用安全。顧客食用後如感到不滿,可要求退貨或換成禮券以換取其他食物。亦有部分食物會採用自由訂價的形式出售,顧客可自行定價。
「綠惜超級市場」不時與社福機構合作,捐贈食物及宣揚惜食理念,其實體店及網店資料可參閱網頁 (www.greenprice.hk)。
其實,要真正做到減少浪費食物,必須由源頭做起:不要過量購買及烹煮食物;不要過度點菜;舉行宴會時考慮減少主菜的數量,都有助減少浪費食物。
食得是福,「惜食」更為有福,新年伊始,一起培養「惜食」的好習慣。
圖片及資料來源:
消費者委員會